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东营市气象局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冬之诗情

作者:马超 王利轩 屈露燕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4-11-29

冬,一个饱含诗情的季节。枯藤残荷飞花,熏炉火盆裘褂。冬季的种种美好,被古人一一记下,在诗头韵尾里流出一段段或冷或暖的冬话。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唐的冬,充满了浪漫,身处严冬的岑参,心中却探出阳春三月的梨花。历经征战磨砺的将士,胸中仍有对美好生活无尽的憧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这一场冬天的诗意奇中有丽,丽中有奇,是寒冷萧瑟的冬,却也充满了勃发昂扬的意。冬的冷、心的暖,天的寒,意的坚,让我们在漫山飞雪的古道上,看到了马蹄下翘足可待的春。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在中国公认的审美巅峰宋代,人们对冬的诗意,少了一分豪迈,多了一分清丽。但刘著的这首《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却把北的豪迈与南的婉约不动声色地揉在了一起。北国的羌管、江南的梅花,迢迢的河汉、含泪的吴姬,眼前的北国雪景,记忆里的江南冬意在思绪里碰撞,由宋入金而屈仕北国之臣,或许无论是哪种冬天的美景,都是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不论春秋,笑看冬夏。季节的流转赋予了人们无尽的诗意。一个强盛的国,一个有力的家,才是诗意里那份掷地有声的底气。这份底气,让春蓬勃生发,让夏花繁叶茂,让秋天高云淡,让冬分外妖娆。(转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11月29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