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测小白到“奖项收割机”——观测场上的尖子生王坦帅
坚持学习,十年磨一剑
在观测场上,你总能看到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聊城市气象局的王坦帅可谓是“卷”,自踏入技能竞赛以来,共拿过13个奖项,是当之无愧的“奖项收割机”。在刚落幕的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九届气象观测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所在队伍山东省获团体奖第七名,获得装备技术保障、综合业务理论三等奖,这也是他参赛7年来最好的个人成绩。面对这张成绩单,他说“这不是昙花一现,是苦尽甘来”。
王坦帅毕业于985院校,又是气象科班出身,刚出校门的他踌躇满志,心想“基层业务还不是手到擒来”。到了基层却发现,业务规范不懂、故障维修不敢、实际操作不会,设备仪器傻傻分不清,一切都要从零学起,现实给这个“理论强、实践弱”的“观测小白”浇了一盆冷水,而他深知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用真心、慢慢学,从此终身学习便成了他的人生理念。
十年磨一剑,功夫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他卸掉所有娱乐软件,每日复盘总结,补齐薄弱点,光错题笔记就有10个G。在科研学习中,为了完成课题自学编程,他花半年时间学习Python和C#语言。在真枪实战中,他忘掉以往的成绩奖项,保持空杯心态,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赛中“杀出重围”。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毕业十年以来,他始终如一位勤恳的农夫,默默耕耘着一个个气象园地。
扎根生长,风雨竞赛路
在外人看起来,王坦帅年纪轻轻,拿奖不断,他的竞赛路可谓是顺风顺水。可是一路上经历的风雨、付出的努力只有他自己知晓。“光理论这一门科目涉及的书籍摞一块大概半米厚,最晚学到12点之后,有时早晨6点半就要起床。拿出高三学生准备高考的状态,熬夜早起,心无旁骛。其他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像种子一样一点点吸收水分,努力扎根,渴望着那一缕阳光能够穿破眼前的浓雾。
省赛中他获得个人全能第三名,对这个成绩他并不满意,这也让他默默定下决心,一定要在国赛中逆风翻盘。然而,一次模考的失利、高强度的课程让他压力倍增。在11月份第三期训练中,面对陌生的地基垂直遥感观测系统,他感觉到无从下手,这是他冲刺时期的“至暗时刻”。“我到底能不能学会?”他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中,但从没有停下每天“过电影”样的复盘课堂内容。
每次竞赛都会有陌生的知识点,心态好的选手才能笑到最后。这次竞赛带给他最大的成长是在挫折中也要勇往直前。“过了这个坎,你会发现路越走越好走。”一次次的竞赛增加了他的实践能力,让他在日常业务中得心应手起来,他笑称,以前是自己天天打电话请教别人,现在变成“小灵通”了,别人追着问我问题。竞赛真正带给他的是业务技能提升的质变。
点亮烛光,薪火永流传
王坦帅担任着聊城市气象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第三组组长,在单位,热情开朗、尽职尽责的“山东小伙”是他的标签,甘于奉献、担当作为的“三好青年”是他青春的名片。
在经验分享会上,他用“业务竞赛是最难的一条捷径”一句话来劝勉年轻同事,激发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能吃苦、想进步的青年安心打好理论基础。小到难题疑惑、实战经验,大到学习策略、目标规划全都包在他身上。比赛尚未结束时,做好新人的传、帮、带这一想法早已在他心中扎根。他看到台下青年们闪亮的眼眸,正如十年前刚踏入气象局的自己,稚气未脱又信心满怀,秉持着追求卓越的精神便头也不回地投身到气象事业中。正所谓,薪火相传行致远,师道传承心以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年来,聊城市气象局在强基固本上下硬功夫,持续强化青年队伍建设,让人才之树枝繁叶茂、蓬勃生长。王坦帅说,没有组织的培养、各级领导的支持、教练与同事的帮助,我根本得不到这份成绩。
朔风凛冽的初冬,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寒雨,王坦帅在接受完采访后,便拿着雨披匆匆前往观测场,刚结束为时两个月的培训,作为选手身份的竞赛生涯也已谢幕。然而,做好基层工作,维护维修、现场核查仍然是他日常的重心。出发前他说,辉煌的成绩都已是过去式。他不愿做只能让人观赏的果子,而是想做一支树干,为大树的延绵生长付出再多一些,这样就能为下面的人多遮一片凉、多避一点雨。
图为2023年10月,市政协调研组指导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王坦帅讲解
责任编辑:Z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