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德州市气象局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雨水如何成就文学经典

作者:赵清扬 简菊芳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时间:2023-02-20

雨水于川渝,文学于雨水,仿佛有着不解之缘。《春夜喜雨》又如何道出四川春雨的气候特色? 

“和四川盆地气候密切相关。如为什么是‘好雨’,因为雨水的到来可以缓解冬春旱情;‘随风’,在少风的四川盆地,春天是风速最大的季节;‘潜入夜’,表明是夜雨,四川盆地夜雨多的特点;‘细无声’,说明雨量不大,反映的是春季降水量特点。”四川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钟燕川介绍。 

杜甫的诗歌中有“喜雨”诗和“恨旱”诗。这和四川降水的季节分布有关系。在四川盆地,降水量特点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也就是说,在冬春季节,降水偏少,容易引发旱情。 

而《春夜喜雨》所在的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相较于盆地其他地区来说,冬春季更容易偏旱。在冬季,盆地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南下冷空气常被地形阻留于盆地南部,导致盆地降水偏少;在春季,盆地降水则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

早春,对于“高温少雨”的成都而言,“春雨贵如油”。公元761年春夜,杜甫“遇见”春雨,确是喜事。即便到了今天,四川盆地以外的川西高原山地,春季仍干旱明显,森林防火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除了《春夜喜雨》,杜甫还有一首在草堂创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有“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尽管季节不同,但是“春夜雨”带来的是“喜”,“秋夜雨”则为“忧”。 

钟燕川介绍,四川盆地素以“巴山夜雨”著称,实际上四川全省降雨都以“夜雨”为主,夜雨量约占年降水量的60%~80%。就季节分布来讲,以春季和秋季最广。 

盆地夜雨的形成,需要利用大气环流中的“山谷风”来解释。由于盆周多山,四川盆地相对于周围的群山,就处于一个地势较低的“谷地”,根据山风效应,夜间盆地气流上升,水汽在抬升过程中凝结成雨,“巴山夜雨”由此而来。 

一般来讲,四川秋雨多于春雨,不仅是频率,还有雨量,引发广为人知的“华西秋雨”现象。不仅是杜甫所在的成都,重庆、贵州、甘肃等地,可能也难逃秋季连阴雨天气影响,“巴山夜雨涨秋池”便是印证。(摘自《中国气象报》2023年2月2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