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济南市气象局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惊蛰话民俗

作者:李冬梅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4-03-05

惊蛰到来前,春天只是概念;惊蛰过后,春暖花开才真正到来。

惊蛰之后,冬眠的虫兽纷纷苏醒,为防止害虫侵扰庄稼、人畜,便有了许多炒虫的风俗。农户在这一天爆炒粮食,如陕西人炒黄豆、广西瑶家炒玉米、江苏瓜洲炒糯米、福建客家人炒麦子……“炒”物虽不同,但目的都是提醒人们及时灭虫除害。

除了炒虫,还有惊蛰熏虫、驱虫的习俗。《千金月令》记有驱虫妙方: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在山东,农民用艾草熏屋四角,驱赶蚊虫蛇鼠,还在院子里生火烙煎饼,意为烧死害虫。做早饭前,拿起拨火棍敲击锅台“震虫子”,据说虫子听见敲锅台,就不敢爬锅台了。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初闻雷则抖衣,曰蚤虱不生。农妇会把衣裳拿到院子里抖搂晾晒,据说一年不招虱子、跳蚤。

惊蛰时节,醒来的不只有“小虫”,还有“大虫”,即老虎。广东、福建等地旧时有惊蛰祭白虎、打小人的习俗,人们认为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惊蛰时出来觅食,撞到它意味着遭遇邪恶小人,引来百般不顺。于是在惊蛰日用竹木、纸张扎制身黄黑斑、面目狰狞、龇着獠牙的老虎,“喂”以新鲜猪血,使其吃饱后不再伤人,再用生猪肉在老虎嘴上涂抹,使其不再搬弄是非,有的地方还会拿拖鞋敲打象征小人的衣物或画像,表示不被小人伤害。

民间认为,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因此习俗大多跟雷有关。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天鼓发出隆隆雷声来震动人间。惊蛰这天,雷神击天鼓,人间便利用这个时机蒙鼓皮。《周礼》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生态与一年四季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事半功倍。

人们喜欢惊蛰闻雷,但同属春天的“音符”——蛙鸣却遭到嫌弃。清末民初,湖南部分地区流传“惊蛰打虾蟆”的习俗,人们利用工具发出响动,使虾蟆受到惊吓逃走或不敢鸣叫。农民将蛙鸣作为物候指标,来预测秧种的长势好坏:惊蛰时气候偏寒,有利于农业生产,一旦蛙鸣意味着气候偏暖,就要重复浸种育秧。

其实,这些古朴的“俗信”,无不表达了先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农民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待。(摘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3月5日第4版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