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聊城市气象局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护粮安 绘“丰”景

作者:刘倩 宋琳 邵志男 赵云辉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4-11-22

在崂山万里江茶园、胶州市绿村生态园、城阳区少山社区等建设6个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站,建立15种特色作物气象指标库,茶叶、果树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赔付农户570余万元……近年来,青岛气象部门主动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全环节,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全力守护“齐鲁粮仓”,充实“菜篮子”“果盘子”。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夏粮对奠定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青岛气象部门优化供给,让专业优势成为丰产“加分项”——

在播种前,及时对接需求,“量身定制”中、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产品,提供最佳播种期建议,避免出现因早播或晚播导致的种子浪费和作物生长受阻等问题;生长过程中,精细化的天气预报让农户提前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知天而作”;麦收期,每日发布7天滚动天气预报,联合市农业农村部门适时开展“2+N”线上视频天气会商,及时通报小麦收获进度,遇高影响天气过程适时加密会商频次,确保成熟地块应收尽收、适收快收。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源于气象科技的加持,青岛气象部门不断推进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优化建设和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的小气候观测站试点建设。实时汇集农业气象要素实况、预报信息、作物苗情、灾情、病虫情、墒情等农情数据,以及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等多元数据,实现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信息和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推动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开发,建立大田作物、设施作物等主要农事活动、生育期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库,让农户“慧”耕作。

山海平原相间的地域多样性,决定了青岛农业发展的多样性,形成了“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特点。

聚焦生机勃发的特色农业与产业,寻找资源优势,青岛气象部门建立了全市主要作物及崂山茶、黄岛蓝莓、少山红杏、即墨刺参等15种特色作物的气象指标库。建成黄岛蓝莓、崂山茶叶、大泽山葡萄、少山红杏、胶州大白菜、莱西秋月梨等6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点。其中,黄岛蓝莓被山东省气象局、省农业农村厅授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气象的“趋利”功能释放出更多“红利”。

而越来越完善的农业气象保险,更让广大农业生产者吃上了“定心丸”,气象服务的“避害”作用更加凸显——

与市智慧乡村发展服务中心合作,将农业气象数据接入青岛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青农云脑”、市智能农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为农险服务装上“智慧芯”;

组建市县两级一体化农业保险气象技术服务团队,与4家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6个保险机构建立农险气象工作群组,联合多部门建立“农业气象+保险”工作机制;

协助3家保险公司优化特色果树气象指数保险专项方案,明确干旱、暴雨等6种灾害气象指数,同时助力青岛市首个政策性渔业保险落地,明确大风、高温2个灾害气象指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青岛气象部门将继续扛稳重任,让“青岛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转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11月22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