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临沂市气象局 > 气象服务 > 气象科普

最炫的节气文化:在土地上 在生活里

作者:杨春桃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4-04-19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其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关于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农谚云: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雨润百谷,万物生长,谷雨正当时。“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清代郑板桥与友人边品茶边谈笑,盛赞谷雨是好时节。明代农学著作《群芳谱》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意味着暮春已至,播种的时节到了。唐朝曹邺在《老圃堂》中有句话“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乾时偶自锄”,描绘了谷雨这天,他于午后来到田间,挥起锄头锄地的场景。宋朝范成大在《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中写道,“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告诉我们谷雨正是播种的时节。怀古抚今,我不由得想起了父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记得“包产到户”在我们村实施时,六岁的我也成了家里的劳动力,帮衬着做农活。父亲自制耕田的犁耙等农具,在谷雨时节,他牵来自己喂养的水牛,挽起裤腿,赤着脚,下水田犁地,然后撒下早稻秧苗,以待大暑时节收割。

如今的新农村,变化更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农田耕种日趋机械化,举国上下正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今的农民不再如先人那样采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模式,而在科技推动下的现代农业生产已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

时代变迁下的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也许不再如古时那么突出,但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和人文精神中却历久弥新。作为中华民族独创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把二十四节气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讲深、讲透?关键是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从操作层面上而言,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校园里的“思政小课堂”同校门外的“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充分延伸课堂教学,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更多生动实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研究员、教研室主任  摘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4月19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