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青岛市气象局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寒露送亚运 秋杭盛世开

作者: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3-10-09

坐标:浙江省杭州市 探访人:张立峰 麻碧华 于桐

杭州亚运,与节气结下缘分。

火炬传递在白露日开跑,在秋分日举行开幕式;而在寒露日,我们又迎来杭州亚运会的闭幕。当富有江南文化的时间哲学和生活气息,与穿越古今的杭州亚运会元素相遇,杭州亚运竟多了一点节气文化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在色彩。

“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寒露节气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它是什么颜色?在杭州,就应该是桂花的黄吧。自明代起,满觉陇就是杭州秋日赏桂胜地,明代著名的养生家——高濂,就喜欢到此赏桂饮茶。他在《遵生八笺》里说,人尚在数里之外,就已经闻到馥郁的桂花香,走进花径,只见珠英琼树,让人恍惚如入金粟装扮的佛家圣地。日暮归去,再携回金黄数枝,作斋头寝尾之伴,可令心清神逸,使梦中之人尚在花境。

若说赏桂是杭州人的秋日浪漫,以桂花入茶则是杭州人的风雅,桂花与龙井通过熏制相互融合,一春一秋,花黄茶绿,既有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都在水汽氤氲的虎跑泉水的裹挟下,慢慢沁入茶客的心脾里。桂花龙井制作技艺,是杭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里的“月桂黄”说的就是这个色彩。“月桂黄”,取桂花之色,出自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这不正契合寒露节气的色彩吗?

随着亚运会的圆满闭幕,杭州的寒露之美逐渐从体育竞技转向了秋日风光和生活点滴。转瞬光阴节序移,又逢露冷欲霜时。此时的杭州秋意愈发浓郁,一切生活的细枝末节都与这个时节相契合,从赏桂品菊到美食与茶艺,寒露节气成了江南文化与杭州亚运元素交融的独特时刻。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菊花越是露寒霜打,越是开得倔强。寒露第三候的“菊有黄华”,指的正是此时的菊花盛放。屈原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露寒花寥之时,饮露餐英,是文人隐士才会有的风雅之举。宋代的杭州,曾是江南的艺菊中心。每遇寒露之后、重阳之前,市井间要举办各种“菊花会”“赛菊会”。今天杭州的马塍路一带在当时是著名的“马塍花窠”,各家种植园的花主们各出奇异菊花数十种,谓之“斗花”。围观的市民百姓很难不动心,花上几个钱,买上一二株回家“玩赏”。

进入寒露节气,也逐渐到了江南挖莲藕的最佳时期。此时,藕塘水位降低,水温不算太冷,挖出的莲藕品相、口感、产量俱佳。吃到一口极嫩的藕,诗人杨万里忍不住赞叹:“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今天,在杭州十分流行的“糯米藕”,在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里已有记载:“藕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能清热除烦、滋养强壮的藕,被药王李时珍称为“灵根”,清代画家陈枚在画里嘉许为“藕宝”,是名副其实的水中灵根、蔬食至味。

“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寒露时节正是秋风送爽、菊黄蟹肥时,品蟹也是杭州人自古以来的节俗之一。苏轼为了一饱口福,“一诗换得两尖团”,大文豪以诗换蟹,得意之状可掬。陆游也是食蟹老饕:“有口但可读《离骚》,有手但可持蟹螯。”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对饮菊花天。此时的母蟹卵满,黄膏丰腴,是最佳的食用时机。杭州人吃蟹讲究调料,一般多用陈醋加姜末,中秋加国庆的漫长假期,不食此美味岂不是辜负肚腹?

每逢寒露节气,杭州余杭当地百姓还会制作“烘青豆茶”。将刚成熟的青毛豆剥好,入锅焯水七分熟后捞出,再铺在架有炭火的网框上烘。泡茶时,除了烘好的青豆,还要配上橙子皮、野芝麻、胡萝卜干等六种食材,因此,烘青豆茶又称“七味咸茶”,具有解渴生津的功效。烘制好青豆,人们会邀请左邻右舍一同品茗,并演化成独特的茶艺形式——“打茶会”。

寒露洗清秋。国庆长假刚结束,短暂的休整过后,让我们再次投入到忙碌又充实的生活吧。秋风正好,脚步不停。(摘自《中国气象报》2023年10月9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