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是进入盛夏的标志。小暑之后就要入伏了,在江苏,小暑节气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其中尤以徐州的伏羊食俗最为引人瞩目。
“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伏天吃伏羊”在江苏省徐州地区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汉书·杨恽列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自古民间认为,伏天吃羊肉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和湿气驱除,是历史悠久的一种食疗方式。自古以来,淮海地区民间就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虽然中国人食羊传统悠久,但在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并将这一习俗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却只在徐州才得以实现。2021年,“徐州伏羊食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民俗类项目。每年入伏当天,无论是小巷中的羊肉馆,还是自家餐桌上,羊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徐州羊肉馆中,师傅们各显神通,烹制出各种美味的羊肉菜肴,其中以“羊方藏鱼”最为著名。这道菜将羊肉和鱼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羊肉的醇厚,又融入了鱼肉的鲜嫩,味道十分鲜美。此外,还有红烧羊肉、清炖羊肉、羊肉汤等多种做法,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羊肉,小暑时节江苏人还喜欢吃黄鳝和莲藕。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而莲藕则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的功效,是夏日里不可多得的佳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以饮食顺应物候,也成就一方独特的美食。徐州伏羊食俗,在代代承续的传统手艺里,留下的不仅是味觉记忆,也寄托了当地百姓对饮食文化的独特追求和深厚情感。(摘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7月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