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威海市气象局 > 气象服务 > 气象科普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盘点人工影响天气硬核装备

作者: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3-06-21

随着科技进步和气象现代化深入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正逐步走向自动化乃至智能化。如今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由最初的土炮变为火箭、高炮、无人机等,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总体上已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分为地面作业装备和空中作业装备,主要包括高炮、火箭、飞机及其附属装置,是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利器”。

地面作业装备——操作便利的增雨防雹好手

地面作业装备是指高炮、火箭和地面燃烧炉。地面作业装备可以运用于不同地形,且对飞机难以进入的对流云进行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其具备催化剂播撒路径长、弹药发射高度高、操作便利、流动作业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但对发射弹道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以及燃烧功能等有较高要求。

“轰……”伴随着隆隆巨响,人工影响天气高炮射出的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白色的轨迹。目前,我国主要使用37毫米高炮进行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此外,还有“65式”和“75式”双管37毫米高炮。高炮由自动机、瞄准机、炮车组成,作业时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能量,将装有催化剂(碘化银)的弹丸发射到有大量积雨云的高空,以爆炸和爆震产生的冲击波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使催化剂产生大量人造冰核,从而启动或加速雹云、雨云的云水转化,达到增雨防雹的目的。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装置包括车载式、牵引式及固定式。作业时,火箭弹从发射架中高速打入3千米至7千米的高空,燃烧引线,点燃火箭弹战斗部中的催化剂,通过燃烧进行催化剂播撒,从而达到增雨防雹的目的。近年来,自动遥控和体播撒火箭技术已经成熟并列装使用。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具有运输便捷、机动性强的优点,且增雨催化效果较好,但受空域使用限制,使用火箭弹需提前向空管部门申请,以免影响空中航线安全。

地面烟炉是固定在山地迎风坡上地势较高处的地基人工增雨设施。通过点燃烟条,燃烧催化剂,使粒子利用迎风坡上升气流进入云中,达到增雨(雪)的目的。烟炉作业点的设置需要特定的条件,常用于山区地形云人工增雨(雪)作业,通常对服务春、秋、冬季森林防火较为有利。其安全性能高、作业成本低、便于遥控、不需空域申请。另外,在冬季大雪封山时或人迹罕至的地方,也可以进行作业,因此,地面烟炉可以和人工增雨高炮、火箭作业互为补充。

空中作业装备——钻到云中化云为雨

空中作业装备一般指作业飞机和机载作业装备。据2021年统计,全国仍在服役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约56架,有6架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高性能作业飞机。

1958年,吉林省利用改装后的“图-2”飞机成功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开启了我国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新纪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我国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显著发展,形成了以国产增雨飞机为主、进口机型为辅,增雨无人机快速发展的新格局,谱写了中国特色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新篇章。

飞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就要“钻到云里去”。作业前作业人员会根据云的高度、范围、厚度等获取实时的气象与云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利用飞机携带的制冷剂、人工冰核、吸湿剂等催化剂,通过飞机上的专用设备向云中播撒,改变云中微物理过程从而影响降水,实现增雨和增雪。

飞机人工增雨机动性强,可直接将催化剂播入云中指定部位,播撒均匀、覆盖范围广,是云内播撒催化剂的优选方式,适用于对层状可降水云系的连续增雨作业。另外,飞机携带碘化银烟条,燃烧一根相当于十几枚火箭弹的播撒剂量,具有催化作业面积大、增雨效果好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精准作业能力和水平。

我们熟知的“新舟60”人工增雨飞机、“空中国王350”人工增雨飞机已经成为业界“网红”。它们具备能够应对不同地貌、云况的飞行能力,能胜任更远航程或一些特别任务。装载的各种先进设备,例如全套机载大气探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识别作业条件;高度集成的任务集成系统,能为机上作业人员根据观测快速决策提供依据;完备的卫星空地通信系统,可以实现空地一体化实时指挥与监控,确保地面指挥人员实时跟踪云中作业条件,指挥空中探测和作业等。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无人机具备远距离气象探测能力、大气数据采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剂播撒能力,同时需拥有可靠的防冰除冰能力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业能力。无人机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将极大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能,丰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手段。无人机增雨具有安全风险低、作业时间长、机动性好、执行率高等特点,在近年来的增雨抗旱中,大型无人机与有人飞机作业形成互补,提升了全时空、全地形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目前,“双尾蝎A”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翼龙-2H”人工增雨型无人机都已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大显身手。

人工影响天气已经成为我国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有力手段,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还将在趋利避害、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摘自《中国气象报》2023年6月21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