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威海市气象局 > 气象服务 > 气象科普

气象“慧眼”怎样识灾助力救灾?

作者:张娟 李倩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4-03-29

在森林防灭火作业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天空地”一体化气象监测“利器”,可显著提升林火预测准确度、扑火救灾效率以及灾后评价的科学性,为后续植被修复和森林防护等提供数据支撑。

“在火点监测、火势预测、火源调查和灾后评估中,卫星遥感技术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陈洁告诉记者,针对森林火情监测需求,目前我国已形成“五位一体”的立体监控预警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视频监控、瞭望塔、地面巡护等手段开展综合监测,森林火情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

卫星遥感技术因其扫描范围广、观测频次高,可以对较大面积区域进行全域综合监测。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森林防火监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以往对火点的监测主要是单点静态监测,目前已发展为综合利用静止卫星和极轨卫星数据融合的监测手段,可实现对地面高时效、全方位的“凝视”,基于各区域热源点遥感监测数据开展火情分析。目前,卫星监测频次通常10分钟至15分钟更新一次,最高可精细至5分钟一次,每天多达500余次的扫描观测,特别适用于森林、草原等大面积火情监测。

除了针对火点进行监测以外,近年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还利用风云卫星微波成像仪,开展了森林火灾易发区域可燃物含水量及载量的综合遥感监测,为火险等级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陈洁表示,该项研究基于“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全天候多模式森林火险监测预报与火灾早期精准探测研究”开展,本着边研发边应用的原则,目前已在多地投入应用并发挥实效,应急管理、林草等部门对此非常关注。

在火灾评估方面,高频次的卫星遥感监测可以对火灾过火面积、蔓延趋势等实现动态监测,对火灾实时救援提供科学指导;卫星遥感技术还可快速实现火灾发生后的影响评估,并对过火区植被受影响的情况进行综合监测,为灾害损失统计提供支撑。

同时,新一代天气雷达除了探测降水外,还能探测到由森林大火、意外爆炸等引起的飘浮在空中的烟尘等,通过对回波特征的动态分析能够获取森林大火或爆炸起始时间、火情发展趋势、烟尘扩散影响范围,为大火的扑救指挥提供科学探测依据。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可以弥补山区自动观测不足,实时提供降水情况,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支撑。森林火灾发生时,对于火情的监测,也离不开对于灾害现场及周边区域气象条件的实时研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周薇介绍,“通过在现场部署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手持自动站、北斗终端等国家级应急储备物资,可快速对灾害现场进行应急观测,第一时间获取灾害周边地面观测数据。”通过无人机搭载下投探空系统、测云雷达、可见光/红外成像仪等仪器获取探空数据,可对常规观测资料形成补充,并通过开展机载云雷达和火点成像监测,为精准预报风速、风向等关键天气要素提供支撑。在四川省雅江县林火扑救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研制的三维扫描型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和垂直廓线型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与应急雷达车协作,在关键位置对火场的风向、风速进行了精准监测。

未来,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森林火灾智能监测预警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摘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3月29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