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威海市气象局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正高级工程师龚佃利:播撒希望 雨润惠民

作者:祝熙航 刘泉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4-01-26

从云端播种希望,向大地洒下甘霖。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正高级工程师龚佃利,三十二载扎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一线,在漫长岁月里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执着地守护农田、守护山河、守护着一方家园。

云端起舞向险行

“遇到晴空湍流,探测高度5400米,各项仪器正常。”

“机舱颠簸,注意抓牢!”

飞机增雨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的作业。“时常会遇到剧烈颠簸,有时撞得头晕目眩,甚至恶心呕吐,但此时往往是我们进行播撒作业和观测记录的关键时机,必须克服困难!”龚佃利回忆说。他和同志们交谈并相互提示着晴空探测、增雨飞行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举措,以忘我的状态克服困难、投入工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一般的飞行大都选择在晴好天气,但执行人工增雨作业的飞机却偏要钻进云层里去。云层中能见度差,更是容易遇到对流、积冰甚至雷电,充满诸多风险和未知的挑战。多年工作在飞机增雨作业一线的龚佃利,几乎遇到过所有困难和危险,但每当任务结束后雨雪紧跟着落下,那份喜悦顿时扫光他身上的疲惫。从常驻外场登机作业到把关指挥飞机增雨作业,从应急增雨雪抗旱、扑灭森林大火到重大活动应急保障,8年12个作业季节,他常驻飞机增雨外场基地,共登机32架次,飞行近80小时,成功组织飞机增雨作业120架次、全省大规模地面作业80余次……从青丝到白发,龚佃利在百折不挠中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

驰而不息“追雹者”

人工影响天气属研究型业务,是不断发展的试验科学。因冰雹天气局地性强、发生时间短,气象观测覆盖有限,目前对冰雹云的观测和冰雹形成机制的研究还有很多难点。

眼看一场场严重冰雹灾害过后,即将收割的小麦颗粒无收、长势喜人的果树遍体鳞伤,如何减轻冰雹的灾害成了龚佃利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对丰收的期盼。现在我们拥有更先进的设备,更应该好好摸摸老天爷的脾气,看看到底咋解决!”

通过组建山东冰雹云研究团队,他连续3年开展冰雹云综合观测、防雹外场试验。为了第一时间掌握降雹动态,龚佃利还创新性设计开发了“追雹者”微信小程序系统,用于收集冰雹相关信息,并在行业内应用。

近年来,龚佃利在冰雹领域开展系统性研究,足迹几乎遍布全省,他以严精细实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次针对重大冰雹过程进行灾情现场调查,走访核实降雹信息,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观测资料。

“天下无雹患”是龚佃利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带着这个愿望他在防雹减灾的事业中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潜心钻研重创新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既要科学精准,也要保证安全。在平日的工作中,龚佃利注重从业务中凝练科学技术问题,创新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应用。

高炮、火箭是地面增雨防雹作业的主力,安全作业容不得半点马虎。龚佃利带领团队,总结实践经验,研制形成两项国家标准,其中一项成为气象领域首个正式发布的外文版国家标准,助力我国人影作业装备和业务技术体系走向世界。

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科研能力的同时,龚佃利还注重示范引领,形成头雁效应。作为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知名专家,龚佃利牵头申报组建了山东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并担任团队首席。团队汇集省、市27名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积层混合云、冰雹云综合观测和人工增雨防雹技术开展研究。2023年,依托团队建立的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省农林水牧气象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一人、一室、一团队”为载体的“先锋模范引领山东人影科技创新发展”做法被评为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优秀典型案例。

2023年4月,龚佃利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事迹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广受关注和好评。龚佃利以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执着专注的态度在深耕本领域业务科研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着新时代气象工作者的精神意蕴。(摘自《中国气象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