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局首页 > 山东气象学会 > 科普宣传 > 气象科普

热射病vs中暑

作者:王晓凡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3-07-14

提起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暑。结合气候规律,每年7、8月份正是中暑的高发期。当气温过高时,人体有时会出现大量出汗、头晕、无力、恶心、心慌、气短等一系列不适,这种情况就是中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事件不仅变得更加频发,其强度也越来越强。近年来,以往相对少见的“热射病”及其危害也频频出现。今年前期几次高温过程,热射病在我国多地时有发生。那么,热射病到底是什么?它和中暑是一回事儿吗?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柳艳香介绍说,热射病不是简单的中暑,它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类型,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进行剧烈运动所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它会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热射病可能引发昏迷、惊厥、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那么,哪些因素容易导致热射病发病呢?从环境条件来看,高温、高湿是容易引发热射病的天气;另外,在闷热不通风的室内、未开空调的车内也易发生热射病。从易感人群来看,由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的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夏季户外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快递员等;由暴露于热环境引起的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幼儿、孕妇、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热射病是一种可致命的急症,一旦发生非常危险,其死亡率可达50%至70%,7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高达80%至90%。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采取正确的防范和救治措施。

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的体力或户外活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在中等强度的户外活动中,应每隔15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病情严重时要即刻送医或呼叫救护车。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在其他方面对人体健康也有影响。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心脏负荷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猝发风险也随之增大;湿热的环境还容易引发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和手足癣真菌感染等;长时间在室内吹空调、风扇,还可能会导致热伤风,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肿痛等。

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眼下已进入“三伏天”,正是高温天气多发时节,提升对高温危害和防御措施的科学认识,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安全、健康地度过“三伏天”。(摘自《中国气象报》2023年7月1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