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科普

立冬 ,从探究一条谚语说开去

作者:杨萍 颜鹏程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2-11-07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二十四节气的“四立”。立冬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到来,立冬过后,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气温也越来越低。

在先人看来,立冬不单单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预示冬季气候大体情况的关键日,先人在长期农耕经验积累基础上,留下了不少关于立冬的农谚俗语。例如民间广为流传的“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就是说立冬日若天气晴好,整个冬季就以晴朗天气为主;立冬日若有雨,整个冬季则会雨雪频繁。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智慧的集中体现。对现代气候学研究而言,先人口口相传的农谚是否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观察和预测结果是否符合气候规律?鉴于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对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笔者挑选了流域内兰州站、太原站,流域外北京站、广州站进行统计,对上述四个站点1961年至2019年的日降水资料进行了初步计算,并从中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

从立冬日下雨的情况来看,统计时段内,兰州、太原、北京、广州四个站点在立冬日发生降水的年份并不太多,其中,兰州最少,59年中只有8年在立冬日有降水,这8年对应的冬季降水平均值为8.2毫米,远高于另外51年的冬季平均降水量(4.0毫米),得出的结果与“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颇为一致;同样位于黄河流域的太原,有13年在立冬日有降水,且1992年立冬日最大日降水量达到19.4毫米,这13年的冬季降水均值为16.2毫米,也明显高于其他年份的冬季平均降水量(13.7毫米)。如此,从黄河流域这两个代表性站点的数据统计结果看,这一谚语在黄河流域颇具预示作用。

为什么先人很关心冬季的天气情况?当时人们主要以农耕为生,虽然下雨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但对农耕而言,冬季雨雪偏多,对来年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并且第二年也不易发生倒春寒。因此,先人期望通过总结节气变化来预测未来较长时间的天气走势。

对于黄河流域外的情况,笔者选择北京和广州做了初步分析,其中广州位于华南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统计结果发现,北京有11年在立冬日发生降水,与兰州、太原站基本持平,但立冬日有降水的年份冬季降水均值为10.9毫米,与立冬日无降水年份的冬季平均降水量(10.5毫米)相差无几。广州立冬日降水超过5毫米的年份为8年,对应的冬季年平均降水为109.6毫米,与立冬无降水的年份冬季平均降水量(100.3毫米)差别不大。这一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外(代表性站点北京、广州)地区立冬日有无降水几乎对冬季降水的多寡没有明显的指示作用,这似乎意味着先人经验只是适用于特定的区域。

当然,笔者只是利用代表性站点做了最初步的计算,并从中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至于这一结果是否具备普适性,显然还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也需要更多样本和数据的支持。但无论如何,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先人通过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的规律性认识,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并具有指导农耕的实用价值。对此,笔者认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确是珍贵宝藏,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挖掘,使其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者和科学史研究者共同的责任。(作者杨萍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研究员,作者颜鹏程为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自《中国气象报》2022年11月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