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气象局版权所有 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负责维护
京ICP备05004897号-1
鲁公网安备37010502001224
网站标识码:bm5415000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无影山路12号 联系电话:4006000121
为了最佳观看效果,建议使用IE9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古往今来,二十四节气为国人所钟爱,它可以指示农时、指导农事、展演天文气象和承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究其根源,在于节气的太阳历本质属性:二十四节气由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南北摆动的年周期确定,因而严格对应着太阳年;而地球上天气气候的年周期(也就是季节变化)又完全由太阳年的周期变化所决定,因而二十四节气就与季节变化完全相对应。
实际上,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内容可知,它对应的一年四季在时间上是大致均分的,但地球上不同的气候区域其季节的周期变化有不同情形。热带地区“没有”四季,从温度意义上看是全年夏季,但大多数热带地区从降雨的年变化周期来看,又可分为干季和湿季。类似的,寒带地区从气温上看也“不存在”四季,四季分明主要是温带的特点。但即便四季分明的地区,其物候变化也不一定如二十四节气那样演变,比如欧洲的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地区,虽有四季,但很多天气气候特点就不一定与我国二十四节气相吻合。
中华文明主线诞生于中原大地,这里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大区域中的温带区域,应该是我国四季时间最均等的区域。从这里越往北,春秋会逐渐被冬天挤占,越往南则逐渐会被夏天挤占。在中原大地,古人的智慧结合最分明和均等的四季周期,便产生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随着中华文明广为传播,越来越多地承载着文化属性,而并不一定符合当地的物候特点,中原大地则应该是二十四节气应用于物候变化最准确的区域。
寒露是秋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在秋分之后、霜降之前。秋分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往南移至赤道的时间,其后就将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受到的太阳照射热量将越来越弱,变冷就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此,秋分本来是对中原处于深秋的“提示”,但由于大气温度对太阳照射响应的滞后性,还可能会出现一些阶段性高温天气——秋老虎,但进入寒露后,这种可能性就日渐降低,乃至不存在了。历史气温资料也显示了这一点: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大地,在秋分时节(9月23日至10月7日)内最高气温的历史极大值普遍都在34℃—36℃,而寒露时节(10月8日至10月23日)内的最高气温历史极大值基本在32℃—34℃。实际上,不只是河南,寒露节气内,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除了极个别站点达到35℃外,绝大多数地区的寒露历史最高气温都在34℃以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寒露节气就是秋老虎天气无法逾越的天堑。
但是,2022年与以往不同,我们经历了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月余的极端高温虽然在出伏后逐渐结束,但进入9月后,上述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高温又以秋老虎的形式多次卷土重来,并在秋分的下半段达到了一个历史级的高峰:1—3日大范围36℃—40℃的高温天气,不仅多次打破了北至河南、南到湖南的广大华中地区的10月上旬历史最高气温,甚至也打破了包含9月下旬的秋分节气历史最高温纪录,使得今年的国庆假期前3天成为华中地区有气象观测史以来最热的国庆。
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今年是极端异常的年份,仿佛在警告我们:节气,似乎哪怕在其诞生的地方也不那么适用了。
然而,紧接着的一场寒潮过程“站”了出来,之前打破秋分极端高温纪录的地区,都在秋分的最后几天遭遇了气温的“断崖式”下降,一天之内降温幅度普遍达到15℃—20℃。随着10月4—6日强冷空气完成对南方地区的全面横扫,到了6日和7日,华中大地的最高气温已经全部降至15℃以下,大部地区的日最高气温降幅都超过了20℃,部分地区甚至下降了30℃。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的最高气温打破了10月上旬的历史极小值纪录,成为历史上最冷的国庆白天。这一切,又仿佛是10月8日降临的寒露节气在宣示自己的主权:有我在此,高温退散。
任你2022年如何异常,寒露终究是守住了作为“秋老虎天堑”的尊严,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未来又会如何呢?(作者系国家级首席预报员、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摘自《中国气象报》2022年10月1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