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万物冬藏待春来

作者:陶忆连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2-12-21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便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节气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顾名思义,临近大雪节气,天气愈发寒冷,降雪可能性更大。

大雪时节,人们会明显感到气温变低、白昼缩短。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我国不少地区会出现降温、大风天气过程,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寒气逼人。除了无冬区的华南和云南南部外,大雪节气的到来,让我国大部分地区披上冬日盛装,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辽阔的大地银装素裹,绿树披银饰玉。

漫天飞雪,是大雪节气来临从深秋向隆冬转换的重要表征。早在西汉时期,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对雪花有过细致观察与描绘,“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呈六角形的雪花实际上源于大气中的水汽遇冷急剧凝结而成。因此,强劲的干冷空气往往带来大雪,在水汽条件更好的地区,雪花也会越大。我国南北方地域跨度大,在大雪节气期间,各地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

对北方来说,由于较早受到冷空气影响,一般会先出现降雪,包括降水转成的雨夹雪以及纯粹的雪;越往冬季过渡,雪量也会越多。随着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在水汽足、湿度大的江南,有时降雪范围和降雪量可能比北方更大,从而形成“鹅毛大雪”的壮观景象。

雪花纷飞虽寒冷萧瑟,但抵挡不住万物生机萌动。大雪节气的到来,不仅仅是降水相态发生变化,对大地而言更是一种呵护和滋养。俗语道,瑞雪兆丰年。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可以杀死一些在表层越冬的害虫,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从而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此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超出普通雨水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积雪融化后又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含量,以供作物春季生长需要,促成来年丰收,因此有着“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正是一年好冬景,且盼落雪又逢君。大雪节气期间,人们怎么过呢?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写道:“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天寒地冻,风雨潇潇,冬日的雪夜是文人们聚在一起宴饮作诗、围炉漫谈的好时节。说起雪天的野外休闲活动,古人推崇的莫过于“踏雪寻梅”“寒江钓雪”“烹茶煮雪”,充满诗情画意,用情暖冬的同时也象征着一种精神和力量,启示人们积蓄力量,以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面对一切。

当然,在大雪节气前后,主“藏”还需注意“防寒护阳”。大雪节气标志着秋冬季节交替正式开始,这时天气寒冷,阳气潜藏,人体易受寒冷天气影响,生理功能和食欲均会发生变化。仲冬进补有助于体内阳气的敛藏,有利于开春阳气的升发,正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畏寒。大雪已至,冰封地冻,万物休养,人间冬藏,节气的故事里收藏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祝福,让我们以一颗素简之心,期待一场雪落,邂逅最美的冬天。(摘自《中国气象报》2022年12月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