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90后”新农人赵亮:“养蝎子,不懂点儿气象可不行”

作者:宋鹏程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4-01-19

1月12日,窗外寒风凛冽,草木上结满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一墙之隔的养殖场里,却温暖如春。

这里是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的兖府蝎子养殖场。三年前,“90后”新农人赵亮建起了这座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大棚。“别看规模不算大,这里年产成年蝎超过3000公斤。”赵亮说。

走进养殖场,一座座八角形的塔状容器整齐地码放着。由砖和泥砌成的“八角塔”,每座足有一人高。在其中夹缝里生存的,便是这座养殖场的主角——蝎子。

“蝎子被称为‘五毒’之首”。”说起蝎子,赵亮如数家珍,“据《本草纲目》记载,蝎子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功效。”

在这里,赵亮既是照料数十万只蝎子生活的“宿舍管理员”,又是熟稔蝎子养殖技术的“老师傅”。不过,赵亮并不喜欢“老师傅”这个称呼,“当踩过的坑多了,总结的经验教训也就多了。”

原来,蝎子虽毒,生命力却很脆弱,尤其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养蝎子,不懂点儿气象可不行。”赵亮说。

几年前,赵亮偶然听说养蝎子能赚钱,还不愁销路,便走上了这条养蝎创业的道路。说起来容易,真养起蝎子来,却不那么顺利。

刚开始时,赵亮只知道蝎子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便用电暖器和加湿器给蝎房加温增湿。

有天中午,赵亮照常查看蝎房。打开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温度计醒目地显示着54℃。他赶紧打开门窗降温,可是太晚了,1000多只种蝎全部死亡。

赵亮一狠心,决定把床搬进蝎房里,以便于随时记录蝎子的成长状况。“住在蝎房时经常被蜇,有一次手指被蜇,疼了足有半个月才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和记录,赵亮逐渐摸索出一套养蝎心得——“蝎子是变温动物,对气温变化很敏感,它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周期跟周遭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温度过高时蝎子容易生病,温度过低时又会生长缓慢,最适宜的温度就是28℃至38℃,湿度60%左右最好。”

赵亮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一眼兖州区气象局发来的短信提示。“我们会根据气象预报信息,及时调整蝎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赵亮介绍,如果久旱无雨,工作人员会打开加湿器为蝎房增湿,避免蝎子脱水;遇到连阴雨天气,工作人员会打开补光灯增温降湿,促进蝎子吸收钙和磷等元素,有利于外骨骼的生长和蜕皮。

2023年12月13日,赵亮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寒潮黄色预警信息:“预计13日夜间至17日将出现寒潮、雨雪和大风天气,过程降温幅度8℃至12℃,最低温度-16℃,请养殖从业者做好防寒保暖准备!”他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检查养殖场的增温补光设备,封闭门窗,盖好保温毛毡。由于准备充足,数十万只蝎子安然度过寒潮,没有出现任何损失。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赵亮敏锐地觉察到,单靠人工控制蝎房环境还远远不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迫在眉睫。

在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技术支持下,他着手升级改造养殖场,逐步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智能养蝎示范基地,通过手机屏幕就能轻松控制蝎房环境、察看蝎子生长状况。

现在,蝎房里安装了多种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空气温度、湿度和光照数据,智能球阀会自动对蝎窝滴灌补水。通过对比气象数据阈值,设备能自动控制通风、加温和补光装置,为蝎子生长提供更舒适的环境,达到提高成活系数、改善蝎子品质的目的。

“再也不用睡在蝎房里了!”赵亮打开“锄禾问天”App。这是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研发的农业智慧气象服务软件,里面有精细降水预报、农事天气预报、设施农业周报等各类天气服务产品,还能查看设施农业小气候站的实时监测数据。“得益于新技术,我们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蝎子的品质也上来了!”

赵亮的养蝎事业越做越大——建立“兖府蝎子养殖场”网站,注册“蝎之源”商标,把蝎子的销路铺到网上。电商直播兴起后,赵亮和他的蝎子走进了直播间,特色养殖开启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我希望更多人了解蝎子的药用价值,让这看似不起眼的小蝎子能够成为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赵亮说。(摘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1月1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