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文化

透过习俗看立春

作者:马越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时间:2024-02-05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从这一刻开始,上一年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皆成过往,此一番,又是新的春光万里。

北方的春,来得晚。立春时节,草木未萌、春风未起,山是苍山、水是瘦水,波光粼粼里透着山清水寒。但是在人们的心里,却早已按捺不住——行春祭、打春牛、贴春帖……劳动人民迎接春天的仪式传承自古代,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仍有独特的意义。

九华“立春祭”

“吉时到,祭春!”随着祖殿内一声高亢的吟唱,浙江衢州的立春祭拉开大幕。锣鼓喧天、金龙飞舞,24名身着绿衣、头戴柳圈、手提灯笼的少男少女吟诗悦唱。人们依次向春神敬献花篮、供奉祭品,祈求风调雨顺、农耕丰饶。

立春祭是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一犁新雨破春耕”“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春耕理念铭刻在我们的基因中,立春是四季农耕劳作的开始。结合祭祀之礼,以及儒家文化的浸润,千百年来,立春祭更是打上了“天人合一”“格物致知”“为自然立法”等儒家哲学的烙印。

内乡“打春牛”

打春牛最早为官民共享的立春习俗——立春当日,民众手执彩旗、敲锣打鼓齐聚内乡县衙,有礼官装扮者将纸糊的春牛放置于广场中心,有县令装扮者绕牛三圈并鞭打春牛,将春牛击破,牛肚内五谷、干果、红枣、核桃等纷纷落地,群众欢呼抢食,以期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年有余。随后,群众在县衙周边开始游街闹春,鼓乐、狮子、旱船、高跷等民间杂耍纷呈;闹春后长辈给孩子带上春鸡,亲朋互送春牛、剪纸福字等,相互表达祝福之意。

客家“张春帖”

裁一卷红纸,贴一张春帖。在赣南的客家围屋内,立春在一张张春帖里红火登场。

“暖碧浮天面,迟红上日华。宝幡双帖燕,綵树对缠花。”不同于除夕的春联,立春的春帖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

立春张春帖的习俗源于宋代,沿袭至今。相较于宫廷春帖的雅致工整,民间的春帖要随心得多。不拘平仄,不论江山,主打一个实用应景。一张红纸,画上春耕,配上二十四节气的农事生产,粗糙的画工,信手勾来。一头耕牛、半顷良田,朴拙的毛笔字写出春和景明、春风浩荡。立春前几日,就有人手敲竹板,口唱春词,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上一张,谓之送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九华立春祭、内乡打春牛、客家张春帖……源于古代农耕的中国智慧在时间长河中流传,在现代生活中继续欣欣向荣,向暖而生。(摘自《中国气象报》2024年2月5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