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而未满的汉字哲学
当太阳行至黄经60°,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如期而至。《说文》曰:“满,盈溢也。”“满”这个始见于篆文的形声字,从“水”部,与“懑”“漫”同源,本义为器皿内液体饱和。“小满”则是盈而未满的状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之名,源于古人对农作物生长态势的精妙观察。《三礼义宗》阐释:“小满为中者,物之生长小得并满,故以小满为名也。”此时,北方麦类作物籽粒灌浆,虽未完全饱满,却已蕴含成熟的希望。
在南方地区的农谚中,“满”字也指代雨水充盈。农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表现了小满节气期间,南方降水逐渐频繁、雨量更加充沛;“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则表达出,小满时田里如果不蓄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揭示了农时与水势的紧密关联;“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又以朴实的语言,道出小满过后丰收渐近的喜悦。
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唐朝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中生动描绘了三候变化的田园画卷:“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杏麦修镰钐,錋欔竖棘篱。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诗中草木荣枯与农事兴衰交织成趣;欧阳修“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勾勒出小满时麦浪具有生命张力的状态;元淮“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以烟雨、黄梅、熟蚕等意象,绘就江南小满的温润画卷,传递出生活的安然惬意。
“小满”之“小”,与“大”相对,二十四节气序列中,“小满”之后不见“大满”,体现出先民常怀谦逊、小得圆满的朴素哲思。小满以“未满”的姿态为生命留出生长缝隙,又以“渐满”昭示丰收轨迹。这种对“盈而未溢”的追寻,流淌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千年箴言中,沉淀为中华文明特有的生存哲学。(转自《中国气象报》2025年5月21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