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河之名 绘气象担当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五月的黄河两岸,浩浩碧水,朗朗晴空,时时涌动着蓝绿交融的生态活力,百花齐放,葳蕤蓬勃,处处彰显着欣欣向荣的生态底色。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和碳排放大省,挺膺担当,通过加快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等一项项创新性政策,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为此,山东气象部门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汇聚气象新动能,服务保障齐鲁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全局统筹 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聚焦目标任务,着眼未来发展。山东气象部门坚持把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聚力开展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积极保障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系统谋划,全局统筹。从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到全面贯彻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山东气象部门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相关要求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成立领导小组,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编制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总体规划和“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专项规划,参与地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编制,着力开展黄河流域气象防灾减灾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保障服务。
“我们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紧紧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需求,通过开展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气象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的服务水平。”山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庞鸿魁说。
固本强基 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成效拔节起势
生态保护是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流域“天-地-空气象监测水平”是生态保护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步。
目前,山东气象部门已建成由42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465个省级气象观测站、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3个L波段探空站、8部风廓线雷达以及农业、环境等专业观测网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沿黄9市完成44个国家级天气站骨干站6要素升级改造和196个省级观测站4要素升级改造。新一代天气雷达、实验性X波段相控阵雷达、量子激光雷达等大型观测设备在沿黄两岸拔地而起,密切监视天气形势演变,为黄河流域生态监测提供有力的科学决策支撑。
此外,山东气象部门还通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城”等典型生态系统、生态气象灾害和生态保护红线监测评估5大类28个生态气象遥感监测评估指标,评估产品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同时初步建立了2001年以来山东南四湖等18个主要水体(库)水体面积逐月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空间分辨率由250米提高到16米。
根据山东气象部门卫星遥感监测显示,自1992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23年达最高值为53.9%,较1992年增加11.7%,近10年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增加11.3平方公里。
不仅如此,山东省气象局通过实施精准预报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研发流域强对流落区预报的精细化、图形化预报产品,建立多尺度融合的降水短临快速更新预报系统,形成了未来0-2小时雷达回波和降水临近预报产品,同时通过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建立黄河流域灾害性天气历史个例库,归纳总结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指标和方法,建立了暴雨、大风、冰雹等各类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和落区的预报模型。
服务精细 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工影响天气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山东省气象局印发实施《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播雨”减灾行动实施方案》,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作业、精准作业,推进黄河三角洲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建设。2023年,山东气象部门在黄河重点生态区、重要河流水源区共组织飞机增雨探测46架次、地面增雨防雹作业1580轮次,增雨作业累积受益面积约32.67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7.18亿吨,在服务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和领域中,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服务精细,求精,求的是精益求精,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建立全省林火卫星遥感监测服务业务,研发“齐鲁火情天眼监测系统”,建立了灾前预报预警、灾中动态监测、灾后影响评估的全方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全方位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深化部门合作,增强与其他部门及国家级业务单位的合作交流,重点围绕沿黄(含古道)湖泊、湿地、生态农业产业园、养殖基地等开展系列针对性服务,针对黄河大米、龙山小米、莲藕、椹果特色产品等进行气候品质认证,发掘气候资源优势,支持山东有条件的市县创建“天然氧吧”“国家气候标志”“气候好产品”等国家级气候生态品牌,为建设“大美山东”、发展“全域旅游”增加品牌影响力,助力生态良好、生活富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沿黄河各市气象部门积极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黄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气象服务,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向好,流域水质呈现持续改善态势,为山东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昂扬“山东担当”,贡献气象力量。
大河奔腾,不舍昼夜。实干筑梦,气象日新。山东气象部门正以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的方式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楫笃行,奋力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篇章中的气象担当!
责任编辑:Z12